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动态 > 正文

李钢教授团队揭示了雉科物种内部的染色体进化特征

发布日期:2023-11-14 作者: 来源:bet356亚洲版体育官网 点击:

公司李钢教授团队在读研三学生在国际分子进化期刊Molecular Ecology Resources(IF=7.7)发表了题为“Genomic Evolution of Island Birds from the View of the Swinhoe’s Pheasant (Lophura swinhoii)”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通过对我国保护动物蓝鹇的高通量测序分析,获得了高质量染色体水平的蓝鹇基因组,揭示了雉科物种内部的染色体进化特征,并且以比较基因组和群体遗传学的方法解析了蓝鹇的岛屿适应性特征,包括生殖力低下及体型偏小。除此之外,还评估了蓝鹇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负荷。

蓝鹇隶属鸡形目雉科,只分布于台湾岛,被IUCN列为近危物种,在我国属于一级保护动物。岛屿上的生物在许多生态、行为和形态特征上与大陆上的生物不同。这些差异一起被称为“岛屿综合征”。其主要表现为寿命长、繁殖力下降、大多数鸟类体型变大、羽毛黯淡、领地小、温顺、性二态更加明显、对寄生虫抵抗力较差、飞行能力下降。并且在过去500年灭绝的物种中,岛屿特有种占60%,其中大部分为鸟类。在这项研究中,我们发现蓝鹇确实因为岛屿环境而具有独立的演化机制。相较于近缘种白鹇而言,蓝鹇的生殖力更低,体型更小,杂合度和核苷酸多态性低,有着高水平的遗传漂变和严重的近交,并且还有着显著的有害突变积累。研究还发现,在末次冰期相较于白鹇有效种群的大规模下降,蓝鹇有效种群却相对稳定,这可能归因台湾岛在当时能够承担起一个避难所的作用。

该研究第一作者是公司在读硕士研究生徐霄,另外广州动物园的王晨博士和上海野生动物园的徐春忠博士为共同第一作者。李钢教授与陈武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此项研究的合作单位还包括广州动物园,上海野生动物园,广东野生动物救护中心等。该项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